20多年前,我在尚田工作的时候,有一年冬天,曾经到大岙村后的雨施山上去植树。
那次,我们把自行车停到村口的晒场上,然后徒步上山,走了好长时间才到种树的地方。回来的时候,自行车沿着进村的道路出来,很长的一段下坡路,自行车溜得飞快,一会儿就到了村外面的省道公路上。
这么多年后,一直没再去过这村。前不久独自一人驾车路过,方向一打拐了进去。进村的那条路硬化了,也变宽了。路上方架了两道高架,一道是甬台温高速,一道是甬台温高铁,感觉把村子封了起来。路两边新修了一些厂房、民居,让人感觉进村的路变短了许多。
进了村子,感觉村貌依旧。村民的住宅多是二十年前的那个样子,基本没有太新的样式。很容易找到了那个晒场,这里的变化却不少,在许多村常见的晒谷用的晒场,在这里多功能化了:球场、花园、健身路径等一应俱全--我知道,这是新农村建设的必备硬件。村里最气派的建筑,要数晒场南面那个崭新的村办公大楼了,大楼前危然耸立三根不锈钢旗杆,显得很是威风。与之相对的晒场北面的祠堂,则比较简陋。
碰到一个村民,说起这二十多年的变化,村民说,现在村里的年轻人多在城镇买了房了,住村里大多是老年人,他们不会再去改造这些房子。他们老俩口就住了四间二层楼房,咋住都觉得宽敞。
大岙不是个大村,仅200多户人家,600多在册人口。村民以周姓为主,据地方史料记载,是明嘉靖(1522-1566)年间,从城区大桥迁入的。因村所处的位置正好夹在雨施山的山岙中,故称大岙。这二三十年间,这个不大的村出了三个在当地和宁波任职的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,这才是值得周边的人们羡慕和议论的话题。
晒场成了篮球场,现在种水稻的农民不多了,晒场空着也是浪费。
一部分成了花园。
宣传窗必不可少。
永久性的宣传牌,是瓷砖贴出来的。
远处的山就是雨施山,一个很诗意的名字。山上的植被如今郁郁葱葱的,某棵树有可能是我当年栽种的。
气派的村办公大楼。
相对的村祠堂。
集贤堂,堂号取得不错。
碰到一个很健谈的村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