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高岙这个村名,在奉化有两个。一个在溪口镇的东岙,一个在大堰镇。今天说的这个王高岙位于溪口雪窦山风景区内。从东岙村向西北方向的山岙行数百米,可见有许多住房散落在一个山坡上,这就是王高岙村。村里的老人说,这个村以前不叫王高岙,本地人以前叫撞岩墩,1960年代的时候,村支书嫌这个村名不好听,改成了王高岙。
现在的王高岙是东岙村的一个自然村,2005年前它是一个独立的行政村。王高岙在册的人口最多时也不过六、七十户,200多人,现在住在村里的已经不多了。
别看王高岙村小,却有分散的7个居住点。分别叫王高岙、撞岩墩、四户头、外厂、上厂、上应家、下应家。撞岩墩的撞字,在奉化地名志上写作串字下加一个皿,意思是叠加的意思,“撞岩墩”估计是岩石叠着的意思。四户头的意思很好理解,就是那房子里面住着四户人家。外厂、上厂的厂,不是工厂的意思,过去农村在荒郊野外搭一个茅棚,就叫“茅草厂”,住在村里的小村落,人们叫“山厂”。因此,这上厂、外厂就是搭在不同地方的茅棚,可见这地方过去山民生活很穷苦。
这个村的居民都是李姓,与下面的东岙村民同宗,估计是好多年前,从山下的东岙村里搬上来开荒种地看山林的。奉化有许多小山村,都是这样形成的。
村民住宅散落在这个山岙内。
村里不时可见几棵大树。
这块石头与村名不知道有没有关系?
村里的房子落差很大。
有一些房子已经颓废。
时代印迹。
字迹虽然模糊,色彩依旧怵人。
从农家院落晾晒的衣物看,主人很勤劳。
主妇的晒衣板。
这个季节的主要工作是给花木除虫。天冷了,蚜虫狂发。
跟我们聊天的中年山农。
在村里溪坑里玩耍的孩子,一问,都是在宁波住的,星期天回家玩。
孩子见过世面的,不怕镜头。
这位老伯说,他小时候见过日本鬼子半夜上山,烧了村里的一处房子。这个村的村名是他哥改的。细一聊,原来他是支书的弟弟,他有三个侄子我都认识,都在机关做事,在奉化很有名气,其中一个官至副厅的小侄子,曾经是我的同事。
老伯住的墙门在村里的老房子中算是好的。
我注意他家院墙砖的纹饰很有意思。老伯说没什么特别的,就是过去集体的时候,他们村里的砖窑烧制的。
有人的地方就有故事
[reply=大道,2009-11-22 01:51 AM]说得好![/reply]
嘿嘿,又是一个岙,奉化的岙还真不是一般的多哦!
[reply=大道,2009-11-18 00:27 AM]山多岙就多啊,呵呵[/reply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