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人对因公出国(境)经费、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、公务接待费支出的不合理,厌恶由来已久。记得很多年前,开始有意见的仅是公款吃喝,中央屡次发文,前前后后几十个文件,最后还是没能管住一张嘴。到了七八年前,管吃喝的文件不见了。与公款吃喝比起来,公车消费与公款出国的开支,远远超过了吃喝。“一公”问题进化成了“三公”问题,于是,中央又开始发文管“三公”了。当然,与当年的“一公”如出一辙,“三公”自然也管不好,并且有愈演愈烈之势。
今年3月,国务院定出时间表,要求各部门6月公开支出上一年的“三公”支出情况。温家宝指出,要大力推进行政经费包括出国出境、出差、公务接待、公务用车、会议等支出详细公开。按照国务院要求,有98个中央部门要公开部门决算。这似乎一下子把中央各部委推到了“绝境”。随着6月“大限”的过去,在媒体与公众对“三公”的穷追猛打之下,各个部委终于开始羞羞答答地公布了2010年“三公经费”的支出情况。6月大限过去一个月之后的8月1日,有85个部门公开了“三公经费”。
可“三公经费”的公开,并未获得国人的赞赏,相反,质疑声音接踵而至。公众普遍的质疑是:一是对部分部门“三公经费”的真实性高度怀疑,如住房城乡建设部去年一年的公务接待费(含外事接待费)支出仅26.07万元,红十字会公务接待费更低,15万元;国家信访局2010年“三公经费”加起来也支出只有98.25万元。二是“三公经费”帐目过于简略,缺乏解释说明,普通百姓很难看得懂,况且所有的部门均只公布了总支出,没有人均概念,更没有明细帐,加上各个部门的工作性质不同,没有可比性。公众对这样子的公布并不满意。
公布“三公经费”支出情况不是目的,目的是要让“三公经费”支出的合情合理合法,确保“钢”要用在“刀刃”上,而不是铺张在荒淫无度的享乐里,更不是落入了小团体的腰包里。目前这样的公开,会对抑制“三公”消费起一定作用,但不会起到根本的作用。任何一个部门都能够找出几个理由为自己的高支出辩解,也可以为今后的费用膨胀找到借口。从行政管理的理论上说,一个部门对本部门预算的膨胀是有内在张力的,必得借以有效的外部因素加以约束,否则这个内在动力没有止境。因为任何一个部门主管,都会在外部约束与内在张力之间寻求平衡,外部约束失效的恶果就一定会是内在张力的无止境膨胀,因为,能最大限度满足内在动力的领导,对下属来说,肯定是一个“好领导”。所以,公开必须是面向公众的,在有限范围内的局部的内部公开,达不到约束的最大化。
关于“三公”消费的合理性,我不说天下人也明白:公款出国早就成了官员的待遇;公款接待或是慷公家之慨享自己口腹之乐的借口,或为自己的“成长”铺路,或为自己的局部小团体谋利;公车三分之二私用论早已经达成共识。一句话,谁都明白这里面不合理的支出是大头。但是即使贵为国务院总理,想在一天早晨把这所有的事情厘清,也并非是那么容易的。那么,让谁来担任此重责?我想,非常简单,还是一个词:彻底公开!
第一,将涉及“三公”的费用,精确到每人每车每事,事无巨细,全盘公开。谁要出国,事先公示预告原由和行程;谁要安排接待的,事先公示来者何人何事;有专车的,年初制订好预算,定期公布去向、里程。所有这些事项,只要发生了,全部在自己单位的网站上逐项公开,接受公众监督。这样,就必然把“三公”中绝大多数打秋风的,占便宜的,见不得人的,先一扫而光了。
第二,从上到下全面公开。光中央部委公开没有用,每个部委下面还有直属小单位,下面还有省、市、县业务单位,自己不能直接花钱了,他可以将钱以专项资金的名义,先拨到下面,再让下面为自己的支出买单,还可美其名曰“转移支付”。这样,在自己的帐面上就看不到了。所以,如果一公开,必须自上而下逐级逐部门同口径公开,凡是运用公共财政的款项,不能留有死角。
公开这事,必须从上做起,逐级往下。现在好多基层的部门,好大一部分接待经费开支,用于接待上面的领导了。如果从下面先开始做,有可能让这个地方的这个部门,弄得灰头土脸,该办的事办不了,该巴结的关系巴结不了,不说个人事业受损,确实也会让地方的利益受损。只有全国一盘棋,大家一起做,同样标准做,才会真正起到效果。因为,只有公众的监督,你找不到泄气的对象,找不出怨言的理由。
这么说,本人是有一定体会的,多年前,曾经刮起过一阵政务公开风,要求各个单位公布单位的财务开支项目。根据上级下发的目录,我们整理了几次,把公开的内容悄悄贴在单位不大用的一个接待室的角落里,没想到,公布了两次,单位的接待费用就明显下降。细一推敲,原来单位有几个比较喜欢请人吃饭的,公布帐目之后,请吃的次数显著减少。这还是一个非常小的范围内的公布,根本没有让“外人”看到呢。从此,对公开这两字感受深切。
处在一个庞大的国家机器内,个人的作用是有限的,一个单位一个地方的作为也是局部暂时的。就一个部门的一个领导而言,他不可能首先在单位内部动真格地推行这个办法,因为如果光他一个人如此,有可能是将自己推上“自绝于组织自绝于群众”的境地,进而会被体制“淘汰”出局。这对个人来说,是不合算的。所以,如果温总理真有此念头,当有壮士断腕之决心,在目前已经达成公开的基础上,“宜将剩勇追穷寇”,借助公众与媒体的力量,从制度上立法,强力推之,取信于民。
此文草就之际,看到中办国办联合印发“意见”,要求重大突发事件公开。重大事项公开固然很要紧,但是所有的事情都得从细微处做起。只要小的事情彻底公开了,“重大的”的公开自然也习惯成自然了。反之,只公布“重大”的,因为各人对重大的理解不同,他还是可以找出不公开的借口来。现代的政府理应是透明的政府,任何一个地方一个部门,都没有理由拒绝公开。所以,公开是有法理根据的,并非我私想的空穴来风。
“三公”经费如何接受百姓监督--中央部门首次公开“三公”经费后的三大热点
2011年08月06日10:12 新华网
新华网北京8月6日电(记者何雨欣、徐蕊)并不出人意料:在最近两个月的时间里,作为整个政府财政经费中最受百姓关注的内容,中央部门“三公”经费的首次公开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关注与讨论。
目前,中央部门2011年“三公”经费公开已接近尾声,但相关话题没有就此结束。“三公”经费究竟该如何接受百姓监督等热点问题的讨论还将继续。
热点一:“三公”经费公开如何细化?
2011年4月14日,科技部正式公布了2011年“三公”经费的预算总数,从此,中央部门“三公”经费公开的大幕正式拉开,一张张中央部门“三公”经费账单被逐一放置在聚光灯下。
同样是公开,形式却不尽相同。在公开的“三公”经费账单中有的不过一个表格几行字,有的有长达千字的说明,针对形式各样的账单,社会各界议论不断,其中有一点共识逐渐形成,那就是普通百姓目前很难看懂的“三公”经费账单需要再细化。
“三公”经费公开究竟该如何细化?对此,业内人士的说法众多,但有一点是肯定的,“三公”经费公开的细化与整个财政预算的细化一样,是系统的细化,涵盖诸多内容,应该包括口径、标准、格式等等的细化。
财政部财科所副所长刘尚希说:“‘三公’经费公开的细化涉及很多内容,应该制定相关的细则,对公布的格式、细化的程度、说明的内容等都应详细规定,尤其应该注意的是,要有预见的在公开的内容中回答老百姓心中最感兴趣、有疑问的内容。”
“要对‘三公’内容制定统一的口径,比如哪些界定为公务出国,哪些不是,同时,还要科学、合理地制定统一标准,比如公务出国的支出标准应该是什么,购置公车的支出标准是什么。”刘尚希还说。
热点二:什么是“三公”经费合理与否的标准?
伴随着一张张中央部门“三公”经费账单的亮出,部门之间的比较也应运而生,就已公开的“三公”经费来说,不同部门之间差异颇大,其中国家税务总局2010年“三公”经费决算数超过21亿元,成为各部门中最高的。
毋庸置疑,“三公”经费是支持整个政府部门正常运转的必要经费,但“三公”经费绝不是想花多少钱就花多少钱。对各部门来说,人员数量不同,工作职能也不同,“三公”经费需要一个标准来衡量其是否合理。
“‘三公’经费不能单纯看绝对数字,评价‘三公’经费是否合理的标准与评价整个财政预算是否合理的标准一样,那就是看绩效,而所谓绩效,也就是花尽量少的钱,办尽量多的实事。”刘尚希说。
相关专家表示,从预算的角度,绩效是一个较为复杂与系统的问题,绩效的核心讲究“预算编制有目标、预算执行有监控、预算完成有评价、评价结果有反馈,反馈结果有应用”。近日,财政部下发了《关于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的指导意见》,从绩效的角度对包括中央部门在内一些预算编制部门进行相关指导。
中央财经大学财政学院副院长李燕指出,绩效是个相对专业的问题,要想全社会对“三公”经费是否合理作出判断,中介应发挥重要的作用,例如担负职责的审计部门,例如具有公信力的专业机构,它们会对“三公”经费是否合理作出应有的评价。
热点三:“三公”经费如何接受百姓监督?
目前,中央部门2011年“三公”经费公开已接近尾声,北京为代表的一些地方政府也纷纷开始亮出其“三公”经费账单,作为推进我国财政预算公开进程中的重要一环,政府部门公开“三公”经费正在逐步向一种常态化迈进。
然而,无论是公开“三公”经费账单也好,看懂“三公”经费账单也好都不是最终的目的,整个预算公开的最终目的是让百姓参与到对政府资金使用的监督中,从而有效提高其使用效率。
东北财经大学党委书记艾洪德说,“三公”经费的公开中,公众反馈信息的收集和受理机制要得到充分重视。只有这样,才能形成从政府部门到公众再到政府部门的信息循环机制,有效提高政府预算公开的实际效果。
北京大学财经法研究中心主任刘剑文说:“让百姓真正参与到‘三公’经费的监督中的确需要沟通的机制,这种机制包括人大和百姓之间的,包括各政府部门和百姓之间的等等,让老百姓有反映的渠道,还要通过法律保护老百姓的监督权。”
“老百姓监督‘三公’还可以从执行的角度,也就是一些相关的规定已经制定出来,政府部门是不是贯彻执行,例如公车私用的问题,政府部门要以主动的心态去接受百姓的监督,香港的公务车就采用特殊的车牌号,随时接受百姓的监督。”李燕说。
值得注意的是,到目前为止,仍有一些中央部门未公布“三公”经费,对此人们拭目以待。
路过 打酱油的
支持楼主。原创越来越少了,大家多多原创哈~
希望大家多多支持我的小站wangyexx.com
有多少事情能做到真正的公开?
qudou2011.com
这个裆已经烂到骨子里了`tianshuge.com
这个裆已经烂到骨子里了tianshuge.com
写的很好。支持xuken.com
这个裆已经烂到骨子里了,逃不脱历史的魔爪,要么中兴,要么下野,不以裆内一个人或几个人的意志为转移。附上小弟小站,oa办公系统ufidaoa.com
支持楼主。原创越来越少了,大家多多原创哈~
希望大家多多支持我的小站mitaoer.com
呵呵。好多东西都很…… 写的很好。支持
现在哪有干干净净的地方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