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提要】在浙江大学开始培训,专心听课,课余在学校里乱转。
3月16日
早上自然醒来,快7点了。因为前一天没有午睡,加上旅途劳顿,这一晚睡得挺好。虽然早起的时候感觉有点累,但洗漱完毕之后,人就基本清醒了。
7点半出门,在楼道碰到同伴,说昨晚短信提醒了,7点45分集合早餐。我说食堂就在前面不远处,我们自己下去吧。带了资料,到楼下,看到班主任已在等候,他将我们引导到食堂——这食堂在我上大学时叫第二学生食堂。进去一看,大厅内用早点的人有不少,许多是学生模样,原来我们得与学生一同用餐。只是现在学校内学生少,食堂秩序不是太乱,早点也比我们当年丰富,想吃什么随便自己点。
吃完饭,去教室。教育楼也是当年我们平房教室区拆后改建的。到了三楼教室,发现旁边有学生上课,看来我们也是与学生在同一个地方上课,并没有多少特殊待遇。
上午的课程是奉化老乡上的,讲授的内容是用制度设计的经济学基础,道理讲得多,比喻用得多,例子举得多,但是核心只有两个,一个是经济学认为,人都是理性的,也就是通常所说自私的;另一个就是制度设计的目标就是要充分考虑管理对象的利益所在。好的制度必须要让坏人不敢干坏事,好人不变坏。道理很浅显,但可以思考问题今年可以多一个角度,挺不错。
上午的课。
下午的课是一位女教师讲政府公关与危机管理,她着重讲的是操作。公关的重点是面对媒体,面对媒体有一整套规范,比较实用。危机管理的关键是判断危机的发生,掌握好危机处理的黄金时间,面对危机说比做重要。危机处理要站在弱者立场,目标是争取社会资源的支持。危机处理是非常态管理,不能用常态管理的思维定势处理问题。这些从理论方面提供的基础支撑,对官员处理具体问题很有好处。
下午的课。
教授讲课的一个特点是预设场景,书面演练。而实际情况要复杂得多,因此他们的讲课非常容易引起听者的不同反应,这个很正常。我以为,老师讲课的理论依据可以壮我们的胆气,思路则可以提供借鉴,所谓仁者见仁,智者见智,有没有用,看自己的造化了。
午餐地点改在食堂二楼,这在我们那时候是块空大厅,节假日学生经常用来跳舞搞活动,有时候也开学生大会,椅子自带。这大厅现在已经改装成不失豪华的餐厅,原来一个主席台也拆了。
午休之后在宿舍周围转了一圈。体育场我曾经当过裁判的那个台子还在,五六年前乱七八糟的球场已经用用网转了起来,里面反而没有人活动了。整个学生宿舍区,只剩下当年的女生宿舍还保留着原来的样子,其他的都改造过。原来放露天电影和有露天泳池的那个角落,现在有一个游泳池,估计是室内的。电影确实没有人看,要看也不会在这里看了,露天影院拆了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。
晚饭是早上的老师请他的同学们,我也因与他在同一所中学同一年的考上的大学,也应邀一起参加。席间他们大谈当年的师生轶事,有我知道的,但大多是我不知道的,毕竟他是文科我是理科,当年中学生之间交往少。快8点饭毕,在校园散步一大圈。回到房间,一看,快9点了,上网,聊天,写日记。又是一天过去!
午休时,去我当年生活过的地方转了一圈。这是我住了四年的宿舍的位置,老宿舍拆了之后建了新楼,然后也改成了培训宾馆。
当年天天走的宿舍之间的通道。现在路旁停放的汽车比我们那时候停放的自行车还多。
我们上体育课的体操房还在。
这是体育场的裁判台。我做过三届运动会的田径裁判,其实就是掐秒表。
当年的球场,那个时候都是土填的场地,今非昔比了。
这个体育馆就在我们宿舍南面,当时也是土填的球场。
宿舍区东南方向的露天电影场和游泳池。现在好象只有游泳池了。
整个学生宿舍区,只有这座还保持着我们上学时的模样。
晚饭后散步,等同伴时拍了一张华家池的夜景。
我看这么多一把手培训以后,就你最有效果了,记录了这么多,谁都扔一边去了,而在你这里,回忆着昨天,真好!
[reply=大道,2012-04-09 01:11 AM]呵呵,我这不是回忆,是当时没事记下的。[/reply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