下午处理完急事,回程途中,同事说有人在办公室上访,是关于本地一场所的事情。同事说上次那个场所搞活动,见到来上访的这人,听说是研究生学历,辞了职到这场所工作。现在好像有矛盾了,想离开。同事说的那次活动,我因在外出差,没有参加,因此不知道有这么一个人。只是心想,他们怎么那么多事啊?
到单位,经过另一同事办公室门口,看到他正在与一人谈话。同事见我从门口经过,叫住了我。我拐进去,见上访的是一女士,坐在旁边沙发上,着一身灰布僧衣,头发如道士一样盘起,乍一看,很是抢眼。瞧她神情,却相当落寞。我问什么事情?同事递给我一叠材料,5号字打印的,有五六张之多,看来内容不少。我草草浏览了一遍,大概说的是她的故事和一些想法。我边看材料边听她述说。了解了事情原委:今年6月,她父病危,慕名到本地一场所,由居士们悉心照料,后“助念”归天。这给她留下了很好印象。她自小事佛,业余时间悉心修炼,也有一定的功夫,场所当家的遂热心邀请她来此工作,说会供养她,也会将其母亲养老送终。结果她头脑一热,辞去了在宁波的教师职业,放弃了10多万元的年薪,真的来到这场所工作了。
上次他们的场所举办活动,她大概也是某些活动的参与者,对佛事仪规的熟稔,大概给我们同事也留下了很深的印象。没想到两个月过去,由于一些理念上的差异,她觉得简直进了一个是非之地,烦恼丛生,修为不进反退,于是后悔了当初草率辞职的举动,想离开此地。可当家人又拚命挽留。何去何从?她举棋不定,觉得很是迷惘,因此,写了一些东西,又亲来上访,一来想给我们提个醒,要加强这个场所的管理;二来也想征求一下我们的意见,她应该怎么办?
我看了她写的材料,又听了她的讲述,大致把前因后果弄清楚了。我说,你提醒的内容,我们会关注的,这个场所的性质,不同于一般的佛教道场,这个定位我们多次跟场所当家的说过。以后,我们会继续经常提醒他们,注意工作内容的侧重点,强调工作的重心不能偏离。她说她同意我的看法,也觉得这场所的某方面工作做得非常好,生活设施和硬件配置得不错,但也有一些做法,很不妥当,希望我们不要忽视,特别是,不要再让像她这样的人上当了。我笑了,我说是你自己幼稚,你想会有第二个人像你这样冲动吗?她想了一下,也笑了,说真没有。所以我说,你错在自己的耳根软,人家一说你就来了。你这么年轻,在现阶段,远不是一心修佛不问世事的时候。你第一要紧的事情是先有个正当职业,挣钱养身,同时,才可能静心修佛,那有倒过来的道理?在世修佛与出世修佛本不应该是一件矛盾的事情。再说,你到了这地方,你的知识层次跟场所里的那些人根本不在同一个层面上,差异和矛盾是必然的,矛盾一多,心生烦恼,这修为岂能精进得了?
她听了点头说是。我接下去说,以前的事情,不管你反悔不后悔,都已经过去了,后悔也没有用,反而增加烦恼。接下去,你应该去找一份工作,把生计问题先解决掉,然后再考虑修行事佛的事情。等你退休了,也可以找一个道场,过清静的生活。事佛度众生,你先得把自己度了,再考虑去度别人。
她听了,似乎有点豁然开朗的样子,说,对,那我先去找工作。我继续说,你可以考虑在工作的同时修行,也可以去寺院拜见一两个有佛学上有修为的师傅,平时多沟通交流,有问题多请教,这样对提高自己的修为有好处的。千万不要再发生这样头脑一热再犯糊涂的事情了。
她说好的,把拿来的材料重新收好,说声谢谢,告别走了。
不知道我的一席话,有没有真正解决她的问题。
此道场的当家曾邀请我去那里打义工,举例一老师放弃年薪10万在道场工作,原来是此女士,我终因放不下世上烦心事,对此老师只能敬而望之。
[reply=大道,2012-09-09 06:12 PM]义工没关系,是非不掺和,修佛在自身,何处不菩提。[/reply]
哇塞,你真是位会做工作的热心的人,你才是真正地在世修佛了!
[reply=大道,2012-09-06 01:15 AM]我的天,敢这么说?[/reply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