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虚塔院座落在溪口雪窦山,现雪窦寺西南侧,妙高台东北的山谷中,是为纪念民国时期佛学泰斗、雪窦寺前方丈太虚大师而立。塔院奠基于2000年,竣工于2005年。
从雪窦寺山门出发,穿过公路,右拐后向西南行数十米,可见一石牌坊,上书:太虚胜景,牌坊后有白塔一座,继续向山谷中行,登上参天古木掩映下数十台阶石阶,即到太虚塔院。
太虚塔院天王殿前有一广场,广数百平方米。沿中轴线,经天王殿,进入塔院,院中有摩尼宝殿,摩尼宝殿后即为太虚法师纪念堂。塔院左右两边附属设施健全,是一座有着典型江南风格且功能完备的寺院。
有关太虚大师的资料,对佛教稍有研究的,都不会陌生。百度百科有关太虚法师词条简介如下:
“释太虚 (1890年1月8日-1947年3月17日),法名唯心,字太虚,号昧庵,俗姓吕,乳名淦森,学名沛林,属牛,出生在清代光绪十五年十二月十八日,在上海玉佛寺示寂于公元一九四七年三月十七日,原籍浙江崇德(今浙江桐乡),生于浙江海宁,近代著名高僧。
16岁在苏州出家,21岁到金陵刻经处“祗洹精舍”学习、研读佛经。在谭嗣同以及中国同盟会会员栖云法师、华山法师等人的革命思想影响下,他认识到在中国的政治革命之后,中国的佛教也必须进行革命,决心改革佛教,以佛教救国救天下。曾任世界佛学苑苑长、中国佛教学会会长、中国佛教整理委员会主任。中国近代佛教史上的革新者,释太虚是一位使中国乃至世界佛教起到历史性转折,重新迈上坦途的佛教伟人。”
太虚法师与雪窦山渊源深长。根据大师年谱记载,他最早于1927年9月在雪窦寺,为蒋介石及其家人讲《心经》。1930年6月和1932年1月25日,再游雪窦寺。1932年10月8日,任雪窦寺住持,此后至1937年,常在雪窦寺诗经说法,并多有著述,许多有关佛教改革的著作在此完成。1937年后因日寇侵华,直到1947年1月,方回雪窦寺。当年3月,他圆寂于上海玉佛寺。4月,由雪窦寺继任方丈大醒法师恭迎太虚大师舍利、灵骨回雪窦山安供法堂。1949年大师舍利入塔。
可惜的是,文革中灵塔被毁。
现在的太虚大师纪念堂内,前有大师坐像,坐像屏风后有舍利塔一座。塔下埋有大师舍利,是从香港迎请回来的。舍利塔前一块石碑,上书“太虚大师之墖”,系民国时原物。据介绍,在建塔院前,此碑早已不知所踪。塔院建设时,溪口旅游集团在修理附近一座水库时,意外从水库底下觅得此碑,因此,按原样安装在上面。传说,当年从香港迎请太虚大师的舍利子,请到雪窦山后,一夜之间,舍利子竟然多出了几粒!
山下的牌坊。
石塔。
古树掩映下的石阶。
塔院前的广场及天王殿。
摩尼宝殿。
太虚大师纪念堂。
纪念堂内景。
太虚大师坐像。
太虚大师的舍利塔。
中轴线外的附属设施。
【寺庵记之六十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