乡村小庙12座(193—204)

  第15批,收录12 座,补充一则。
  
《乡村小庙12座(193—204)》
  溪口镇班溪村,茅洋庙。庙在村中公路东侧,坐东朝西,门高大,单独有院子,有厢房,大殿前另有矮墙。光绪县志载:“后洋庙,县西五十里班溪。”庙神不详。(882)
  
《乡村小庙12座(193—204)》
  溪口镇塔下村,沉香殿。庙在村东北山脚下。坐北朝南,三面为民居。前两两进,前进为旧大殿,有神像,门口挂老年活动室牌子,后进新修,三开间,大门在东侧,门楣上写:“四明九潭沉香殿”。大殿内有一匾,书“黑老龙沉香尊神发源地,九潭山”。询庙前居民,答说是庙神的木头来源于九潭山。(526)
  
《乡村小庙12座(193—204)》
  尚田镇倪家山村,陈山庙。庙在村南数百米的上坡上,独立院子,三开间大殿。站在庙前可以看到山脚下的横山水库。庙大殿有匾,述此庙有300多年历史,2002年择新址重建。光绪县志载:“陈山庙,县西南三十里后石墈倪家山顶。”庙神不详。(531)
  
《乡村小庙12座(193—204)》
  大堰镇常照村后山,洪胜庙。庙在村北高台上,坐西向东,南侧紧挨民居。有独立院落,三开间大殿,砖木结构。大殿内有“保我黎民”匾,落款时间为咸丰四年(1854年)。神像前一供桌,雕刻精细。光绪县志载:“洪胜庙,县西南六十里后山村下。”村民说,庙神可能是他们的先祖。(1395)
  
《乡村小庙12座(193—204)》
  大堰镇常照村,英济庙。庙在村北,坐西向东,占地近700平方米,四合院式建筑,前进宽五开间,后进殿宽三开间,有厢房戏台,砖木结构,精雕细刻。光绪志载:“英济庙,县西南六十里长沼,道光间毁,咸丰八年重建。”庙神为唐贞观十四年被敇封为英济广惠王的颍川汪氏第47世越国公汪世华。(571)
  
《乡村小庙12座(193—204)》
  大堰镇山门村中安自然村,代兴庙。位于村口公路边,坐北朝南,独立院落,五开间敞开式大殿,砖混结构。正大殿有匾“包公殿”,似主祀包公。殿前公路下有溪,溪上有一小石拱桥。(1167)
  
《乡村小庙12座(193—204)》
  大堰镇南坑岙村,中保庙。庙在南坑岙村牛棋岗自然村西北300米,进村公路边。庙前有水库。面向西南,独立院落,三开间大殿,中间敞开式,左右半敞开。庙神不详。(1613)
  
《乡村小庙12座(193—204)》
  莼湖镇朱家弄村,龙溪庙。庙在村东北田畈中,前有土路,西南侧有一小河。坐北向南,独立院落,大殿五开间,中三间有神像,左右为附属用房。光绪县志载:龙溪庙,县南五十里朱家弄,祀宋朱文公熹,乾隆四十九年建。朱熹(1130~1200年),汉族,徽州人,南宋著名理学家。(1556)
  
《乡村小庙12座(193—204)》
  莼湖镇鸿屿村,新城庙。庙在村西,坐北向南,背靠公路。院门向东。神殿三开间,中设门。清《忠义乡志》载:“新城庙,红屿西。”看来,清时村名首字的写法与现在不同。庙神不详。(461)
  
《乡村小庙12座(193—204)》
  裘村镇杨村东坑自然村,东溪庙。庙在一小山脚,前有一条土路经过。仅一封闭式神殿,三开间,砖混结构。殿内功德碑记:东溪庙是东坑(属杨村)、下山(属石盆)二个村村民传统文化生活场所,2005年3月,因不慎失火……十月底重建。清《忠义乡志》载:东溪庙,下山,俗呼东坑庙,乾隆间建。(300)
  
《乡村小庙12座(193—204)》
  裘村镇马头村,齐府庙。庙在村东南1公里许的大高子水库下。神殿三开间,殿左并排两间附属房,有东厢房。前后两院落,前院有一棵大树。光绪县志载:齐府庙,县东南七十五里大鵁鶄。另马头村有齐侯庙,是春秋陈公子完后代有齐国,因追而祖祀之,以祖为姓,或曰景祐庙神祖域与村居近,分祀。(848)
  
《乡村小庙12座(193—204)》
  裘村镇石沿村,石沿庙。庙在村南,坐西向东,前为田畈,后为进村公路。独立院落,神殿三开间,左右各一小偏房。光绪县志载:石沿庙,县东南八十里,外石沿。庙神不详。(547)
  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  
  
《乡村小庙12座(193—204)》
  补充:位于村南,坐北朝南,四合院式,前后两进,面宽五开间,无戏台,东西厢房对称,各五间。2010年重修。光绪县志载:镇山庙,县南五十里固海,陈姓祀其始迁祖翿[音dào],字文昭,唐乾符三年(876年),为明州兵马司,因阻兵乱,卜居南海齧(同“啮”音[niè])岸,筑塘捍患。吴越钱王封武功大夫。 ◆◆@大道如水 莼湖镇下陈村镇山庙。庙旁有奉化名塔“培风塔”。
  
    

点赞

发表评论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*标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