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8年5月第一次到大雷山上的张家坑时,恰逢这个村的乡村旅游做得红火。村中的竹海山庄名气不小,喜欢尝鲜的城里人纷至沓来。当年我听不少朋友介绍过,说这地方的九龙潭景区挺好玩。那天,在九龙潭景区门口,听村民说,到九龙潭景区得先下山,路不短,且颇陡,吃力得很。当年锻炼不勤,最怕爬山,因此,只在门口探头朝山下望了望,没有下去。
登张家坑的公路,是奉化最早改造的农村公路,水泥路面宽度只有3米半,两车交会得小心翼翼。那次上山,在一弯道上碰到一辆冲下山来的军用吉普,差点酝出险情。我一脚急刹,放在后座的相机及配件全摔在地板上,着实受惊不小,发誓再不来第二次。以后果然长期未来此地。
一晃过去六年。这些年中,奉化的山山岙岙快踏遍了,更难的山路都走过,相信自己的车技已经有了进步,再上张家坑,觉得应该没啥问题。于是,今年上半年,第二次再到张家坑。再次到这九龙潭景区门口,意外看到景区颓废的样子,竹海山庄似乎也没在营业。看来这景区的开发,并不成功。我向来对开发过的景区不甚感冒,执拗地认为,充满野趣的风景更能吸引人。这次来,看到景区荒芜了,却激起了我想一探究竟的欲望,只是那天,因为在大雷山沿线的几个地方盘桓久了,没时间下去探九龙潭,又错过一次。
前两天,看着天气渐凉爽,可以偶尔登一下山了,于是又想起这朋友们差不多都到过的九龙潭,是啊,也该去探究一下了。
从城区出发的时候,天空布满薄云,阳光若有若无,不算晒人,应该是个登山的好天气。可等到了山上,太阳光一丝也没了。没了阳光的山沟,总显得单调灰暗。果然,从那村口的古道一路下探下去的时候,感觉这地方真没感觉。
从景区入口下去,经过一片茂密的毛竹林,没走多久,就听到山下传来哗哗水声,很快,到了谷底。这处山沟可谓山高林密谷深,名符其实的峡谷。一条涧流从谷底穿过,因山势而跌宕曲折,于是有了许多个小瀑,每个小瀑下面又必有一小潭。有潭必有龙,这是咱先民的先知先觉,先前见过脸盆一样的水坑也有叫龙潭的,这九龙潭应该算是比较名符其实的了。
谷底第一个平台上,涧边有一座庙,名浊水庙。看这前面的涧水确实有点混浊,想想这几天也没下过啥大雨,不知道这水是偶尔混浊还是经常混浊,但从眼前的情景看,这庙名与潭水还真应景。
沿着谷底有条古道,往下,又可见若干小瀑小潭。来回穿越涧流两次,到了一个稍显平坦的地方,又是一稍显宽广的水潭。潭边的古道没再往下走,却径往旁边的山坡上去了。循道上去,看到一个山洞,洞边一块石头立着支撑着洞壁,形成一个天然的大门。不深的洞底,树着一块指示牌,上书“盘龙洞”。这路绕了洞口一圈,又回到了潭边。我四处张望,发现再没了往下的路,这九龙潭就这么完了?
下来的时候,看到瀑布涧流蛮好看,边走边拍照。回去再往上走,发现九龙潭景区没多少大,整个景区落差也没多少高。唯一可看的,也就是这些小瀑小潭。不知道是那天没有阳光的缘故,还是枯水期水势不够大的原因,走了一遍,竟没对这景区产生多少惊羡。景区内整修过的游步夏古道,许多已经开始损坏,尤其是穿越涧流的,多被水冲得七零八落。要是这水大点,要涉水过溪,还是有一定危险的。
从景区走了一个来回,竟然没有碰到一人,就是景区上面的停车场上,也杳无人迹,看来这地方已经很少有人来了。回来查看几年前别人游览这景区的游记,也是这么些内容,看来我们没有走错。从大雷山张家坑,还有古道可直通山下,不知道是不是这条,得以后再去考证了。
在网上发现一个关于九龙潭的传说,把这地方与山下的九龙村联系在了一起。说当年九龙村住了九条龙,有年大旱,龙也快渴死了。观音菩萨差雷公雷母下凡降雨,为是的保一方平安,可降下的水却被九条龙悉数喝光。山民得不到甘露,山神到玉帝处告状,玉帝与观音下来察看,却发现有九龙捣鬼,于是罚他们把喝下去的水吐出来,以解村民燃眉之急。同时将九条龙分派到各地,世世代代守卫村子,为百姓服务。于是,龙老大仍住九龙村上游的九龙潭,为张家坑村民服务,龙老二发配到大堰董李石井村,龙老三发配到棠云马龙坑,龙老四发配到奉化龙潭村,其余五兄弟发配到鄞县五龙潭做善事……哈哈,原来邻近这几个有名龙潭的老龙们,竟然是亲兄弟,而且老大就在此地。只是奇怪,龙原来不是呼风唤雨管水的么?怎么还跟老百姓争水呢?
进入景区,首先是一片竹林。
竹林间偶尔见到这样的竹楼,估计是当年旅游开发时的服务设施。
浊水庙。
庙旁边的一心桥,景区内唯一一座桥。
一路可见小瀑小潭。
景区的古道。
盘龙洞。
随处可见的小瀑布,在镜头下方显出一些味道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