位于鄞奉平原上、今属奉化市江口镇方桥村(古称常浦村)的方桥,建于1906年,即清光绪三十二年,它比灵桥建成早30年。人称方桥为“四明第一桥”,当地民间还流传着“宁波老江桥模仿方桥”之说。
历史上的方桥,为浙东古驿道之水陆要冲,北通宁(波)绍(兴)、南接台(州)温(州)。在鄞奉公路(今34省道甬临线鄞奉段)出现之前,方桥是南北商旅必经之地。它横跨于东江(上溯为奉化西坞)下游、临近与奉化江、县江交汇的三江口处。汹涌的海潮沿甬江—奉化江—东江上溯可直达奉化西坞,而来自东江、县江上游的洪水,同样对下游的方桥形成危害。明代时在此建桥,名“太平桥”,系石墩木结构平桥,屡修屡毁。清乾隆十五年(1705),改建为石结构五洞环桥,因三江口水流湍急,江面宽阔,建桥历肘17载始成,更名为“太平新桥”,并建南、北桥亭于两堍。在洪水、海潮的长期冲击下,五洞环桥存世132年,于清光绪二十七年(1901)三月初五傍晚崩塌,志载“桥坍声震数里”。
光绪三十二年(1906),由鄞奉两地知名人士发起募建新桥,聘请德国工程师设计桥梁,利用原来的石砌桥堍为基础,建成下承式弓挂钢桁梁结构的平桥,正式定名为“方桥”。
钢架桥体的东西两面悬镶铜制大字“方桥”,南北两端悬挂匾额,由晚清慈东书法家崔锡畴额书:“太平古迹”和“浙东第一”,惜乎这些字匾后均被毁。北桥亭内幸存的公禁碑依稀可读,告诫人们勿在铁桥上晒咸货等,以防锈蚀,可见爱护之心。
潮来潮去,江水泱泱。横越江面的方桥,无一桥墩,单跨全长85.5米,宽6米,钢架梁总重87.5吨。桥面原来铺设木板,1964年以后改为混凝土板。它的型制很像宁波三江口的灵桥,但细心观察又迥异于灵桥,方桥是中西兼容、古今相融的建筑物,它的桥基、桥亭仍是乾隆年间石结构五洞环桥的组成部分,雕饰的石栏板、石柱,完全是传统的民族风格。
桥亭间的石柱镌刻楹联至今完好:“一曲霓光跨水面,往来蟾窟棹歌宁”——洋溢着250多年前五洞环桥落成时,人们的赞美和欣喜之情。今方桥北路的老街遗韵犹存,旧式店铺鳞次栉比,消防用的封火门完好依旧,仍能让人感受到当年古驿道上的繁荣景象。
只可惜5月23日...被撞,倒塌了...百年老桥啊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