走路的能力

[img=right]attachments/month_0701/3200717231235.jpg[/img]  下午,跟平时一样,和同学一起去乡下采风。好久没走老家这条线了,于是就驱车去了老家。时值隆冬,正是枯水期,车过溪口,进入亭下水库,就发现水库的水剩下不多了,平时浩翰的湖面缩小了一大半,水底下的景物又浮了上来。在一个山岙里,我们下到了湖边。

  这个地方叫大智寺,过去有一个村子,是我老家通往外界是必经之路。据记载很久以前这里曾经是一座寺院,这村也是因寺得名。据家谱记载,我的祖先,宋代浙东有名的理学家竺大年去世后就安葬在这寺后。不过从我记事起,寺院已经不存在了,记得建水库前,这里有一片李树林,树林边住着几户人家。亭下水库蓄水之后,这个村子的旧址平时就看不见了。如今水少了,那地方又重新露出水面。

  下到谷底,可以看到一条蜿蜒的小路通往山谷那头我的老家。被水浸泡了二十多年的小路上,还有一些光滑的铺路的鹅卵石,顽强地维系着其原来的状态。看着这熟悉的小路,不禁想起了二十多前自己走过的路。

  1979年,我15岁,考入离家30里的溪口中学读书,每周都要沿着这条路往返学校与家一次。那时候老家还不通汽车,这条如今看上去比羊肠小道宽不了多少的路,那时候是我们老家通向外界的唯一通道。汽车可以开,但是没有客车。乡村最快捷的交通工具是拖拉机,一般一个村才有一台,运气好,可以搭顺风车。不过绝大多数的时候必须依靠两条腿赶路。15岁那年,我身高才150多厘米,坐在教室的第二排。回家的30多里地,现在想起来好遥远,但是那时候是非走不可的。一般要在周六下午,补课结束之后,2、3点钟开始走,一般人走全程需要3个多小时。归心似箭,我们紧走快走,通常用2个半小时可以走完。

  小时候腿短劲小,比大人们还快半个小时,怎么走的?当然我们有办法。几个同学结伴回家,大家一路上不是学习竞走,就是你跑一段,我跑一段,跑往前一点的,坐在路边的石头上等后面赶上来,然后再跑。这样一程一程的玩接力。其实是变着法子自找乐子,把枯燥的走路玩成游戏。这样赶路的速度自然就快了。对于在学校里住了一周的孩子们来说,家是一个温暖的地方,有家在召唤自己,赶路当然不累。

  走了四年,养成了快行的习惯。以致于在大学的时候跟同学逛街,以及后来谈恋爱,赶路的速度总是控制不住,一迈腿,节奏就上来了,以致于同行的经常抱怨我走路太快。这习惯,一直到后来工作了好多年,身体变胖了,体力下降了,才有所改正。

  这半年,跟妻每天晚上散步,基本上每天要走一个小时左右。步速计算过,一分钟大概是100-120步,因为太慢了没有效果。这步速,跟过去我们赶路的速度差不多。这样算起来,每天晚上走了大约当年我回家的路三分之一。一周下来,就是我当年一个星期走的路的总和。

  二十多年过去了。当年走路是为了求学,如今走路,是为了健康。目标不同,效果一样--锻炼了自己走路的能力,也让我找回了少年时候的一点感觉。

点赞
  1. 寒冰纪说道:

    那个年代大家都一样的。 现在有车代步是比较舒服但身体就大不如以前,所以平时还需经常运动才行,找一样自己喜欢的体育项目运动,不要间断就行。

  2. 悠游说道:

    有机会还要比过,嘿嘿

  3. 想到哪说到哪说道:

    回忆小时候的事情使人珍视生活快乐生活.听着感恩的心这种感觉真好!

  4. 大道说道:

    下次说说自行车的故事,呵呵

  5. 英雄说道:

    有了车便不再步行,有一次跳上一辆自行车居然发现不会骑了
    不用了总是要退化的,现在爬到三楼都能感到肺部在做剧烈的活塞运动
    有些东西不能丢,譬如走路,又譬如年少时走过的路

  6. lvm说道:

    文越来越精,章越来越多。新年博暴,消防跟上。[lol][lol]

发表评论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*标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