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人获诺奖……

《国人获诺奖……》
国庆长假雨多,挺无聊。假期过了大半,新闻上播得最多的是哪游客爆棚,哪出了事故;长假中也见了一些平常不大碰面的朋友,聊得最多的是,什么样的事业是有前途的事业,什么样的人生是成功的人生……直到5日傍晚,在微信微博突然疯传一个消息:“2015年诺贝尔奖公布,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。”接着,简直是举“网”欢腾,一片叫好。

查网络上的资料,背景是这样的:

“屠呦呦是抗疟新药青蒿素的第一发明人。她领导科研组继承发扬祖国医药学遗产,系统整理历代医籍、本草入手,收集二千多种方药,归纳编篡成《抗疟方药集》,又从中选出200多方药,以现代科学组织筛选,不断改进提取方法,终于在1971年发现对鼠疟、猴疟均具有100%的抗疟作用的青蒿素。经全国协作,验证病例达二千多,确证为“高效、速效、低毒”的抗疟新药,特别对抗氯喹恶性疟有特效。其后,她继续深入研究,又首先发现双氢青蒿素,研制青蒿素类和吖啶类抗疟药组成的“复方双氢青蒿素”,扩展药效至免疫领域。青蒿素的发现不仅找到了一个抗疟新药,而且为寻找抗疟药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,由此带动国际抗疟领域工作的新进展,也促使世界上很多国家对青蒿素展开进一步的研究,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数百万人的生命。”

因为这个,其实她在国内早就获得过不少奖项:“1978年出席全国科技大会获全国科技大会奖;1979年获国家发明奖;1982年出席全国技术奖励大会,领取发明奖章和证书。双氢青蒿素成果1992年获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一等奖;1992年度“全国十大科技成就奖”及1997年“新中国十大卫生成就”之一。屠呦呦个人1984年被国家第一批授予“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”,1990年第一批享受政府特殊津贴;1992年由中国中医研究院授予最高荣誉奖和终身研究员称号;1994年被中央国家机关授予“十杰妇女”称号;1995年出席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,由国务院授予“全国先进工作者”称号,同年以“中国政府代表团”代表的身份出席“第四届世界妇女大会”并再次出席全国科学技术大会。”

按照中国人的退休制度,她其实早在20年前就应该退休了。所以,1995年之后,国内的科技界中,基本就没有她的什么事情了。按照网络上的资料,这20年中,国际科技界开始重视她:2004年她获泰国玛希顿皇家医学贡献奖(Prince Mahidol Award)。最近的一次,是2011年,获得了拉斯克-狄贝基临床医学研究奖(Lasker DeBakey Clinical Medical Research Award)。这个奖颁发时的情景我尚有印象:似乎大家都感觉很意外,因为在此之前,她的名字,绝大多数中国人听都没听说过。接着网络上有文章,说她的团队感觉不公平,功劳怎么都归一个人了?然后渐渐的没什么消息了。接着就是4年后的今天,突然,破天荒地,第一次有中国科学家获得诺贝尔的自然类奖项了,她的名字又一次将国人从沉睡和遗忘中叫醒。

网络又开始扒底,说她在国内其实混得并不怎么好,因为没有博士学位、留洋背景和院士头衔,她被戏称为“三无”科学家;多次评院士没评上,据说研究员职称都是退休前被照顾的;被授予博士生导师时已经71岁,退休多年了……好多人为她打抱不平,吐槽中国科技体制有问题,中国的政治体制有问题,中国的价值体系观有问题……

小时候很敬仰科学家,认为他们都长着非凡的脑袋,无所不知,无所不能。长大之后,才知道所谓的科学家,也就是在某个领域比常人多掌握点知识和技能而已。离开他自己的领域,跟常人无异,有时候甚至比常人还低能。还知道,科学家要创出比常人更多的成绩,一半靠勤奋和聪明,一半靠运气和机会。屠呦呦如果不是在国家级的科研机构工作,不是承担着国家课题,要创出这个成绩,几乎不可能。当然,跟她在同一个性质的机构工作的人多了去了,承担差不多性质的课题的人也多了去了,能获得此等成绩的,只有她一个,所以,也不得不说她很了不起。

屠呦呦当年肯定没想过她的这个成功会获个诺贝尔奖,她也肯定没把获得诺贝尔奖作为自己一生的追求。然而,她的成就,40年前早就摆在那儿了,亿万人已经获益,中国人早就应该以她为荣,早就应该给她一个更高的荣誉。然而,没有,直到这会儿因为获了个诺贝尔奖,才想起来齐声歌颂。

同样,肯定有好多中国人在各个方面都做出了不俗成绩,造福了人类,难道非得再等来一个洋奖,大家才觉得他有成就了么?

点赞

发表评论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*标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