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align=center][/align]
1986年,三八节前的3月7日,我们系学生会与校学生会一起组织了一场“三八”游园晚会。
当年,娱乐活动少,游园晚会却比较多。我们进学校的头一年,大概是十一的时候,学校在华家池周围组织过一次大型的游园晚会。湖四周拉了彩灯,在湖过的草坪和新大楼前面的广场上,安排了一些游园节目。大型的有钻迷宫什么的,小型的有猜灯谜等,猜到了还发一些小奖品。
我就是在那次游园会上看到有高年级学生跳迪斯科的。当时是在第一食堂门口的三叉路口,随着高音喇叭的音乐声,有一个穿着黄军装的学生扭起了迪斯科,围着看的人有上百个,象我这样许多新入校的学生是带着好奇、惊讶的神情看着这一幕的。因为当时,迪斯科是作为资产阶级自由化的象征,被学校明令禁止的舞蹈。他跳了一会,发现看的人太多了,就边扭边移动,最后钻进人群,消失了。
三年后,风气大改。跳迪斯科已经是司空见惯的事情。学校组织的晚会,如果没有迪斯科,那根本就不能称之为晚会,就连40多岁的系总支书记,也会被我们拉入跳上几曲。限于当时的条件,类似的晚会组织得有些腻了,因为没有音响,没有灯光,光是清唱,的确没有新鲜感了。因此,这年三八节的时候,系学生会女生部提议,组织一个游园晚会。
当时的学校学生会女生部部长是杭州人,跟我在校广播台共事过的一位编辑是形影不离的好朋友。我就通过我的共事编辑去跟部长说合,说由我们系里主办,校学生会只要挂个名就可以了。他们当然很高兴,同意与我们合办。我动员了我们系学生会一起动脑筋,想办法,出游园节目的点子。反正去买本群文活动的书,上面有节目介绍的,根据我们的条件,依样画葫芦就是。
3月7日晚,我们的游园晚会在第二食堂楼上开张了。食堂二楼是一个大的会堂,平时没啥用,都空着,安排大型活动很合适。我们的游园节目挨着四周墙壁而设。进门只要绕着走,可以一个一个玩过去。有的节目我们在墙上写了一个活动规则,有的没写,每个点由二三个同学负责把持局面。那天是为女同胞们服务,所有的节目由男同学负责主持和管理。游园活动参加的人很多,场面也很热闹。有个节目是吹蜡烛,估计从那个年代过来的人都玩过。先把吹蜡烛者的眼睛用一块布蒙上,然后让他走过去把蜡烛吹灭。这个主是要考验人的预见能力。有的走着走着碰上墙壁了,也有的还没走到就吹上了,方向感不好的还有可能走偏。这样的节目,主要是看人家出洋相。洋相出得越多,场面越热闹。活动开始后,我巡视了一圈,发现这个节目围着看的人最多,叫嚷笑闹声也最响,凑过去一看,原来是管理这节目的同学,事先不熟悉规则,把这节目的难度系数提高了数倍。他把人家的眼睛牢牢地用布围上,然后叫人在原地转圈子,顺转几圈,再倒转几圈,然后再让人开始走着去吹蜡烛。旁边的同学又一起叫喊着“走走走!可以吹了,可以吹了!”有的同学被转得晕头转向,朝着完全相反的方向走去,估摸差不多距离了,对着对面的空地,呼地一声吹,大家一起叫好一起哄笑,人家一解开布,全傻了眼。别看这节目出洋相厉害,洋相出得越厉害跃跃欲试的人越多,好多人不信自己的方向感有那么差,一定要上前试一下,女同学试了,男同学也要试,难怪这里热闹。
游园中间,也穿插着放个音乐跳个舞。热热闹闹玩了两个多小时,大家方尽兴而散。我们总结说,算是化小钱,办了个全校性的大活动。
第二天,到了3月8日,星期六,下午没课。班级组织全体同学去笕桥机场玩,大家骑着自行车前行。这个时候,我们已经快去生产实习了,组织集体活动的机会不会太多了,所以全班同学到得挺齐的。
从学校到机场不是太远。到了之后,发现机场其实很荒凉。门口没有什么人,机场也看不到什么飞机。感觉上,完全跟农村一个工厂差不多。机场门卫管得很严,不让我们向纵深进入。所以我们许多同学就或蹲或站,在门口闲聊闲逛。
我们都没注意到,有几个胆子大的同学偷偷地溜了进去。过了一会,发现少了几个人,却远远地看到他们被人带着出来,进了旁边办公楼。我们过去问,才知道,这两同学骑车进了停机坪,悠悠然在“禁止车辆入内”字样上骑过,难怪要被人带走了。
经过交涉,机场终于放人了。出来后,我们问他,怎么没看到地上写着的这么大字,那同学说:地上的字这么大这么白,还以为是画着的什么标线呢,没注意。
同学用借去的照相机,在门口咔嚓完了一整卷胶卷,这个活动就算完了。大家各自打道回府。过了几天,我们把这胶卷拿到照相馆冲印,取回来一看,全是透明的。原来胶卷安装的时候没装妥帖,胶片根本没卷过去!浪费了10多元钱不说,那次活动,啥影像也没留下。
既然是三八节,那怎么照片上男同志比女同志还多,是不是有点喧宾夺主了.
大道处于八字的一撇掉下来刚好砸在头上的位置上。
找了半天,还没找着大道当年的酷影!遗憾!
借此地记一下:今日博客流量过了60万次。
咱当年大小也是个学生会的副主席嘛,嘿嘿
女性同胞过"三八"节,你也要去争"半边天",肯定大受欢迎了!!!
大道还如此清晰地记得大学时代的38节日,一些往事被你的佳作勾起。。。。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