十年前,我们为松岙镇做本宣传小册子,需要四处拍照。在松岙村中乱窜的时候,曾经发现,这个地方的井特别多,几乎可以在每个院子或巷口发现一口或大或小的井。在某个角落,发现一口看上去特别沧桑的老井,这井的样子,跟我平日在乡间见到的风格显然不同,虽然我说不出这是属于哪个年代的风格,但显然很有些年头了。那井台四周斑驳的苔印,井沿内侧被绳子勒出来深痕,黑黝黝的井壁……仿佛漫长的岁月全凝固在井里了。
松岙过去称松溪,聚居的大多姓卓,据传他们的祖先在宋建隆初(公元960年以后)时,为避战乱,从福建迁来,距今已经有1050年以上的历史。我当时曾经大胆推测,这口井应当是当年卓氏祖先迁来,在此发族时挖的井,因此这井至少得有千年历史。此推测得到同伴们的认可,并且在那个册子上得到了体现。
奇怪的是,这之后好多次再去松岙,却再也找不着那口老井了。上个星期天,再去松岙,下决心再找找它。在老街那一片转了好几个弄堂和院落,最后还问了几个热心大妈,看了好几口井,最后,终于在一个弄堂角落找着了。那井口现在已经加上两块盖板,大妈说现在这里已经安装了自来水,这井现在基本不用了,加上石板当盖是为了防止孩子玩耍时落水。
在老井旁边有个小院落,只有一排房子。10年前我来时,在此邂逅一户河南来的家庭,年纪比我小的母亲,带了20来岁的儿子,16岁的女儿,在院子里做手工针线活。我们跟他们聊了会天,喝了他们泡的茶。如今这个院子显得很冷清,他们肯定不在这儿住了。问带我们去找井的大妈,当年是不是有这么一户人家租住在这,大妈说有的有的,住了一两年之后离开了,现在不知去向。
没见着那户河南人家,却有一位颤颤巍巍的大爷从院子出来,见我们在看井,也过来看热闹。他说,这口井叫西井,另外一个弄堂也有一口井,样子跟这个差不多,叫东井。东井、西井是松岙最老的两口井,松岙卓姓人太公最早定居在此,从这一带开始发迹的。——哈,十年前我的推测果然没错!生命离不开水,人的繁衍更离不开水,这井对于松岙卓氏人口的扩张,真的发挥过巨大的作用呢。
▲这是东井。
回家看10年前拍的照片,发现这颤颤巍巍的大爷十年前也在我的镜头中,当年看上去还相当年轻。院子里还有一位大娘,估计是他的老伴,今日没见。这次来松岙,发现松岙的人气不及10年前热闹,许多房子空关着,特别是老街两侧,过去开着不少做传统手工的作坊,如今没几个了。不知道这是好还是不好?也许,存在就是合理,就跟这老井一样,虽然现在没有啥实用价值了,也许不久的将来它们会被填了。但它们曾经辉煌过,就值得我在此说道说道。
这有好多井,在此罗列一下。这些井,肯定有着土生土长居民们刻骨铭心的记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