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align=center][/align]
有关部门经历了好长时间,专门邀请社会各界讨论、研究奉化精神,历时数月,总结了三条供候选,这三条表述分别是:“开明开拓,和谐和乐”、“开明、开放、开拓”、“开明开拓,创新创业,和谐和乐”。论坛上的网友多选择第二条,因为表述简单,比较好记。
10多年前,奉化精神曾经被表述为“立大志,创大业,爱奉化,作奉献。”还被奉化的文化人谱成歌曲,在某些场合唱过。不过,当时一公布,立即遭到了许多非议。后来,随着领导的变动,这一表述不再被人提起。可见,要用一两个句子表述一个城市的精神,并不是那么容易让人普通接受的。
90年代,有一次去慈溪,听他们的领导介绍慈溪的发展经验,谈到慈溪精神。他们说,慈溪文化发端于青瓷文化、海涂文化和移民文化。移民文化,造就了兼容并蓄、善于开拓的精神;围垦文化,“沧海变桑田”的创业史,锤炼出了吃苦耐劳、艰苦奋斗的精神;青瓷文化以及衍生的 “海上陶瓷之路”,塑造了能商善贾、精工细作的精神。当时听了,感觉耳目一新,非常有道理。为写此文,我在网上查了一下,慈溪人并没有归纳出象奉化这样试图琅琅上口的具体表述,但是从三个文化归纳出慈溪人的三个特点,都可以在时代精神中找到注脚,精彩,也非常实用。
再来看我们自己。前不久,从新华书店买了一本由奉化几位作家合写的《奉化人》一书,里面的许多篇幅,都试图通过对奉化历史及现状的解读,总结出奉化精神。但是从头看下来,奉化人的精神,都似乎只存在于古代。经过上个世纪后半叶的大变革,奉化人的文化精神,已经发生了严重的断层。曾经的农耕文化、商贾文化、宗教文化,都被极端的“革命文化”全盘取代。当人们抛弃了极端的“革命文化”之后,再回过头来试图捡拾传统的东西,却发现除了麻将文化还比较容易上手外,其他东西并不都是很合用的,因此,我们除了沉浸在过去的往事里津津乐道外,还真的没有什么精彩的东西可以出手的。
从当政者的角度看,城市精神必须实用,就是要引导人们为一个共同的理想去奋斗。而奉化人最缺少的就是一个奋斗精神。因此,10年前的奉化精神,以及即将出笼的新版奉化精神,从表述上看,更象是中医开方,缺什么补什么。10年前,觉得奉化人太小家子气,弄了个“立大志,创大业”;奉化人太会说自己的不足,对自己的发展信心不足,因此,加了句“爱奉化,作奉献。”10年过去了,这个状态似乎并无多大好转,相反,人们斤斤计较,患得患失的状况似乎越来越严重;与周边地区发展的差距越来越大;官员指责百姓太刁,百姓指责官员太腐,什么都是别人的错,矛盾似乎比10年前更甚。光靠口头“立大志”,无法“创大业”,光靠上层倡导“爱奉化”,激发不了人们“作奉献”的劲头。因此,只好再重新搞一个新的表述。而这一表述的实质,仍然更多的是希望市民怎么怎么做,而不是现在存在于奉化人群体中的精神实质的提炼。难怪,怎么看,都觉得这说的不单单是奉化人的精神,尽可以“放之四海而皆准”。
奉化,作为自然资源得天独厚的地方,过去,人们不愁生计,喜好农耕,从一方面看,容易滋长守土一方,小富即安的生存心理,但谁说这一定是缺点呢?从另一个角度看,农耕文明中勤劳朴实,知足常乐不也是时代所提倡的和平与发展的基本条件吗?从上个世纪初,随着大上海的兴起和宁波的开埠,不是有很多的奉化人外出闯荡,做出骄人业绩的事例吗?即使是从现在看,奉化人一走出奉化,似乎都可以做出很引人瞩目的成就,为啥就愧言自己的长处呢?终于,我悟出了,奉化人妄自菲薄的一个重要原因中,奉化人自认为自己在近几十里打了败仗。而精神一说,向来是“英雄”和“胜者”的专利,失败者,有什么资格说精神呢?你的精神有用吗?
由此想到中国的最大都市上海。作为与上海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奉化人,对上海大都市的的繁华富足与上海小市民的精明小器,是有着既羡慕又鄙视的心态的。上海人前几年将上海精神归纳为“海纳百川”,其实,我发现,也是针对上海人的小市民心态提出的要求。后来,上海精神被扩充为“海纳百川、追求卓越、开明睿智、大气谦和”,更是对上海人中存在的不足的精确描绘。但是上海精神赢得了全国绝大多数学者的好评,也很容易被上海人接受了,为什么?不就是他们成功了嘛。以上海走在全国的前列,他们尽可以大言不惭地提出任何语言,来作为自己城市的精神表述。当然,在这个精神的引导下,上海因为“海纳百川”了,全国乃至世界精英的汇集,自然可以追求出卓越的成绩来,也可以在卓越的前提下,以开明睿智的态度和大气谦和的势态,来面向全国、全世界。这两者完全是相辅相成的关系。
当跑到我们前面的宁海人敢以“硬气”、象山人敢以“爽气”示人时,我们还敢以什么样的形象示人呢?其实很简单,等你跑到人家前面的时候,你说什么都没关系。而现在,奉化人的精神,其实就两个字:“实干”,这就够了。
回帆帆,那是借穿了老婆的衣服,呵呵
写得不错嘛!你那网页的照片是公安的吧?
喉舌可不敢乱发言的,呵呵
这么好的评论,奉化日报上是难以见到的,可惜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