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点,保障问题。现在正在构建城乡一体化的就业和培训机制,不久的将来,一体化的社会保障机制也会建立,这一条,在一个区域内(如奉化境内)问题不是太大,但如果全国要一起达到,估计还是要有相当长的时间的。
第二点,税费改革,在浙江等许多省区已经走到头了,农民已经不交任何农业税,国家已经没有从纯农业生产生产这块向农民征税。虽然这一点要做到在全国还有一些省市还有一些困难,但是总体上是朝这个方面走的。问题是就数字看,一年减免几十元农业税,对农民在制度上致富起不了什么作用(当然有的地方私自收的税外加的费是另一回事情)。对农民的政策支持,重点应该是城乡一体化,与城市共享基础设施,另外一个就是教育,如何真正做到真正意义上的义务教育,当然,这个难度也很大,不是短时间内说做到就可以做到的。
第三点,农业的组织化程度和品牌化。这点,前几年说的最多,做的也最多。如奉化,小小一个地方,已经有几十个农产品注册了品牌,也组建立了协会。有的更深一层,组建了专业合作购销组织。运作上,个别成功的有,但从总体上看,并不是非常有效。归根结蒂来讲,如果农产品还是传统的农产品,如果加工水平还是那么一个状态,如果市场没有得到有效的拓展,如果生产还是靠千家万户的小生产来进行,如果各类组织化还是在政府的调控下实话的,那么,这个组织化也好,品牌也好,还是难以从根本上起到真正的提高组织化的效果。事实上,农业的组织化涉及的是农业的根本制度,目前好多事情,不做为行,做一点,聊胜于无。
四、土地问题,太敏感,在当前的制度下,说不出好的办法。流转不流转,没有什么大的关系。因为虽然说农民拥有30年不变的承包权,但这权利大抽象了,说没有就可以没有的。对大多数农民来说,一块土地,弃之可惜,食之无味。当然在城市边缘是另一回事,在小城市边缘,表面上看,农民转化为市民的愿望并不强烈,实质上,是他们希望用农民的身份,获得优越于城市非农居民的更多权益。
个人一向认为,农民问题不是单独的农民问题,而是涉及整个社会的系统问题,好多问题,表象在农村,根子在城里。解决三农问题,关键在于发展二三产业,减少农民,增加从事二三产业的人数。这样的直接结果是增加农民人均占有的资源,虽然效率低点,但也会机械地增加一些收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