浙江乃江南富庶之地,近些年来成了最快先富起来的一个地方,民间的许多风俗习惯都被改变得差不多了。就说过年,过去从入冬开始,为过年准备的做年糕,腊月拜菩萨、送年,春节拜岁发押岁钱等等,一概被简化得一点也没有过年的味道了。只有农村的庙会,在沉睡了数十年后,被重新挖了出来,并有渐渐光大之意。
奉化的萧王庙庙会,过去在奉化曾有五大庙会之首的美誉。
这萧王庙,说起来颇有些来历。北宋时的奉化县令萧世显,在任时为民尽职,生活简朴,勤政廉政,经常深入百姓家,了解农民疾苦。在任期内,兴修水利,兴办学校。天禧五年(公元1022年)夏,奉化境内久旱加蝗灾,萧世显在巡查时,与广大农民一起奋力扑杀蝗虫,双手来不及捏杀时,他竟用嘴撕咬。终因烈日高温及长时间劳作,不幸在这庙所在地中风而亡。乡人感念他的恩典,筑庙纪念。元至正二十一年(公元1361年),朝廷下旨追封萧世显为绥宁王,拨款增建灵应庙,并赐金字匾一块,命名为萧王庙。原来萧王是为该庙所在地的百姓而死,难怪村民们办起庙会来不遗余力。
每年的正月十三是萧王庙庙会上灯日。今年的正月十三这天,恰好是星期六,过年后的第一个双休日,我们一大早赶去看热闹。萧王庙的庙会由邻近的四个堡轮流负责承办,今年的庙会由潘村堡主办,我们见到了比以往任何一年更热闹的场面。这个堡里的几个村老板不少,经济实力雄厚,听说化了十多万元钱请人制作了古装、拜神道具,一路走来,果然博得一路喝采声。我占据了离庙不远处的一个高地,镜头一个不漏地记下了他们行进中的队伍。
爆竹声由远而近,上供队伍马上快到了。
先头部队到了,三轮车里拉的是啥呢?
全是爆竹啊,这真叫先声夺人!瞧这位老者放爆竹的神态潇洒不?
来了,一面大旗打头阵。
跟着武士们扛着两面大旗。
鸣锣开道!
这年长者捧的是不是灵位?
两个硕大的灯笼。
四个壮汉抬着一对硕大的蜡烛。
村里婆婆们捧着莲花、宝塔烛台。
灯笼挂在龙头柱子上。
热闹的西洋乐队。
喜气洋洋的红灯笼。
神龙见首不见尾,不知道有多少节。
重要供品庙头猪,是不是坐了十二抬大轿?够风光的。
今年的庙头羊有点瘦,不过坐也是四抬大轿。
挑供品的队伍长长的,这阵势真没见过。
年轻姑娘、媳妇们拿的也是供品。
当官做好事总是被老百姓怀念,时间越长老百姓越想念。
热烈的中国乐队。
旌旗猎猎。
队伍的最后是村民们,能来的全来了。
我看着庙门口前的人群,心里急啊,经过这一段是最困难的。
庙会开始当天上午,经过一个简短的仪式后,由各村村民轮流祭拜,活动冗长而热闹。下午开始,庙会的主要节目就是看戏。浙江宁绍一带,所谓的看戏,就是看越剧。这发源于离萧王庙不足百里的嵊州乡村的小戏,经过百年来的发展,早已成为闻名全国的大剧种。越剧唱腔优美、扮相俊秀,虽然演的是才子佳人的老套故事,但是对一些传统剧目,乡里人还是百看不厌。这戏白天晚上连着演,一直要演上6天,这才是完整的庙会。
祭拜仪式。
这会儿戏台上站着的全是摄影爱好者。
为了看戏,村民之间每年都发生争执。这位大妈一定要将自己的长椅放到大堂中间去,把村干部们都看呆了。
78岁的大爷和75岁的婆婆,老俩口对我拍摄的照片非常满意。
庙门外自然是另外一个天地,孩子们对看戏不感兴趣,可是对吃却有着天生的爱好。虽说现在麦当劳、肯得基不是啥稀罕物了,可是乡村土里土气的各色小吃对孩子们还是有着极大的吸引力,糖炒栗子、棉花糖啥的,孩子们见啥吃啥,乡里人随便摆个馄钝摊,弄点甘蔗,棉花糖,孩子们大呼小叫,图的也是个热闹开心。
庙门口品尝小吃的一家人。
康乐棋,这得有30年没见了吧。这副家什可能是这位大叔年轻地玩剩下的。
测字算命的老先生,说是一上午挣了30元。看来生意不大好。
上午的仪式结束,我们欲打道回府。我惦记着庙里那对猪羊,村民们说,那供在庙里的庙着猪、庙头羊,不管天气多热,都不会变质,等到庙会结束,村民们还要分而食之呢。
现在,农村里的闲人不多。以后几天,庙会里基本是老人们的天下了。虽然他们明白,只有聪明和勤劳才可以致富,但是这样的祈福仪式,还是会继续下去。到乡村里看庙会,也算是当地春节的一个唯一可以看到的传统节目了。
哈哈,好照片。
我也萧镇的。外婆家是潘村的。
非常喜欢您的博文!祝您工作顺利,合家欢乐!
[reply=大道,2009-02-22 11:26 PM]非常感谢![/reply]
我发现居然我老爸跟我外甥女都在那里面,强。
[reply=大道,2009-02-19 00:05 AM]真不好意思,我不是有意的,呵呵[/reply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