雪窦寺印象:佛堂深深

  【摘要】雪窦寺离我老家不远。因此每年都要去瞻仰几回,古人云:不识庐山真面目,只缘身在此山中。对于自己太熟悉了的雪窦寺,也是这样的感觉。因此,也许,片刻的局部的印象,也是对这座森森寺院的一个认识吧。
 
[align=center]《雪窦寺印象:佛堂深深》
 
《雪窦寺印象:佛堂深深》
 
《雪窦寺印象:佛堂深深》[/align]
  
《雪窦寺印象:佛堂深深》
 
《雪窦寺印象:佛堂深深》
 
  雪窦寺全称雪窦资圣禅寺。清《雪窦寺志》载;晋时有尼结尘山顶,初名瀑布院。999 年(宋咸平二年)宋真宗赵恒赐名雪窦资圣禅寺。1037年(景四年)仁宗梦游是山,遂号应梦道场。南宋宁宗(1195 – 1124)时制定禅院等级,列为“五山十刹”中十刹之一。1245 年(淳祜五年),理宗赵昀赐书“应梦名山”,香火鼎盛。现为中国“五大佛教名山”大慈弥勒道场所在地。

  弥勒菩萨本来为释迦牟尼佛弟子,颇受佛器重,但他享寿不高,在释迦牟尼入灭之前便去世了。据佛经说,他居住在六欲天中的兜率天宫,在那里讲经说法,由于释迦牟尼佛预记他在兜率天寿命终尽时将下生人间,继之为佛,因此他又被称为一生补处菩萨,即下一辈子即可替补成佛的菩萨。由于他将来必定成佛,因此也被称为弥勒佛。

  弥勒信仰在中国经历了世俗化与民族化的过程。晚唐五代之后,以游方僧人契此为原型的“大肚弥勒”流行起来,成为长期流传和普遍欢迎的中国弥勒佛。契此,奉化人,生活在唐末五代。他是一个下层游方僧人,由于经常被着一个布袋,又被称为布袋和尚。后梁贞明二年(916)于奉化岳林寺东廊下入灭,临终前说了“弥勒真弥勒,分身千百亿。时时示时人,时人自不识”四句偈语,人们才知道原来他就是弥勒佛的化身。

  雪窦寺离我老家不远。因此每年都要去瞻仰几回,古人云:不识庐山真面目,只缘身在此山中。对于自己太熟悉了的雪窦寺,也是这样的感觉。因此,也许,片刻的局部的印象,也是对这座森森寺院的一个认识吧。

点赞

发表评论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*标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