去年5月,刊登在本地报纸头版的一则新闻引起了我的注意。那则新闻的题目是《华厦现代农业研究所昨正式成立》,报道说,这个研究所是由岳林街道农民陈行忠投资数千万元创办。 农民办研究所? …
去年5月,刊登在本地报纸头版的一则新闻引起了我的注意。那则新闻的题目是《华厦现代农业研究所昨正式成立》,报道说,这个研究所是由岳林街道农民陈行忠投资数千万元创办。 农民办研究所? …
昨天(9月28日),途经奉化的甬台温高速铁路开始试运行。因为参加会议,我未能前往一睹这一重大事件,深以为憾。不过从本地的媒体、论坛等处,看到了奉化人对这一事件表达的欣喜之情。奉化日报以《我市 …
去年夏天,为了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、奉化撤县设市20周年,我们跟踪探寻了一组30年前的老照片中的相关人、事,策划印刷了一本《30年回眸》,这些故事我在博客专题《旧影新照》有过介绍。一年前的8月20日 …
元月二日下午,再次来到三十六湾村。此行有两个目的,一是给村里人送旧影新照的图片版《三十年回眸》一书,书中收录了这个村的故事。另个一个是去考证一下这个故事中的一位主人公姓名的具体写法。博 …
长汀是一个村名,这个村历史上以产水蜜桃闻名,上面这张老照片拍摄的正是1978年长汀水蜜桃桃园的美景。 为了拍摄一张跟老照片同样角度的照片,我几次来到长汀村踩点,在博友张亚娟的指点下,终于找 …
上面这张摄于1978年的老照片,拍摄的是奉化三隐潭的上隐潭的景色。从雪窦寺沿公路西行5里许,即到三隐潭顶,沿200多个台阶下行,即可见到上面图片中的上隐潭。 三隐潭很有名,宋代著名诗人梅尧臣有 …
这张摄于1978年的老照片,说的是溪口武岭头的景色。 关于溪口武岭头的具体介绍,我在前面的博文《溪口乐亭》中已经作了介绍。溪口如果不是有了蒋介石,现在至多是个风景秀丽的江南小镇,纵然溪口雪 …
上面这张拍摄于30年前的老照片,说的是奉化的三十六湾村发展花木生产的事情。 关于三十六湾村,去年底我在这里写过博文作过介绍(见《20年前的全国首富村》 )。这是个位于四明山脉的高山村,村里 …
上面这张在1978年展出的照片拍摄的是溪口镇武岭头上的一处胜景。 30年后,这地方的景色并无多大改变,然而,看到照片下面“溪口镇风景优美的乐亭,现在已成为退休工人游览健身的好地方”这一说明,却 …
要说从1978年以来30年中什么变化最大?第一当然是城市的面貌,第二就不得不提到交通了。 上面这张照片反映的是溪口风景区通往雪窦山那条路的一个大转弯,这条路属于省道,始建于1965年9月,因文革 …
这张摄于1978年的老照片,主人公名叫张谟瑞。对于张谟瑞,奉化溪口一带稍上了一些年纪的无人不晓。因为自从70年代中期起,他就一直在当地的医院当医生,直到现在退休10年了仍然如此。他医术精湛,态度 …
上面这张老照片中的主人公是吴义寿老师,当年在奉化一中教化学。退休前担任奉化一中(现改称奉化中学)的校长。 他是目前尚健在的老照片的主人公中,我们唯一没有采访到的一位。因为在我们开始工作 …
上面这张拍摄于1978年的老照片上的这位老人,名叫陈世雄,他已经在2003年过世了,享年91岁。 陈世雄老人在当年可是奉化的名人,在奉化布龙界享有盛誉,在他的家乡尚田镇苕霅村,人们都称他为“龙伯 …
找上面这张老照片中的主人公一点也不费劲,他叫陆祖标,1978年时是奉化密封件厂的技术员,后来是该厂的厂长,上个世纪90年代在奉化名气很大。 在他简朴的家中,我们见到了他,他的容颜跟老照片相比 …
上面这张拍摄于1978年的老照片,说的是当年棠云公社上汪标本厂的故事。 着手开始做这个专题时,政协秘书长老董几次到棠云寻访这对小姐妹,终于有村民认出老照片中右边的一位,名叫汪亚飞,通过她, …
上面这张老照片说的是江口农机厂的故事。 上世纪六、七十年代的时候,浙江几乎每个公社都办了一家农机厂。许多地方的农机厂,初办时由农村一些手工业从业者组成,最初级的产品是镰刀、锄头、斧头、 …
对上面这张老照片中的主人公的寻找过程充满了戏剧性。 这张照片说的是当年的县重点企业奉化化工厂的“成就”,工人的名字没有注明,面貌也不是太清楚,加上奉化化工厂的厂址不在城区,因此,寻找起来 …
这张老照片中的主人公名叫楼美浓。1978年时,她是奉化丝厂的一名缫丝工,当年才21岁,却是个有着5年工龄的老工人了。 找到这张照片的主人公比较容易,政协秘书长老董稍微动用了一下老关系,就知道 …
这张老照片,是1978年展览的一组照片中唯一一张产品照。它说的是奉化当年非常有名的特产——翻簧竹雕。30年后,想在奉化看到这一工艺已经非常困难。我问了好多人,想印证一下我20年前似乎见过的这一传统 …
上面这张照片摄于1978年,反映的是奉化皮革厂制球车间工人在加工皮革球的情景。 这张照片,即使从现在的眼光来,无论从构图、用光等各方面看,都拍得非常成功。照片上工人的脸清晰可辨,原本想找到 …